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職業健康司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防塵防毒分技術委員會(SAC/TC 288/SC 7)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集團公司、中材建設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謝振華、孟燕華、孔取和,梁晉權.李春支、李靜、陳茜、陸曉頊,謝冉毅、賈志云。
水泥生產企業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編制細則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水泥生產企業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的設計依據及設計內容、工程分析、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預期效果,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編制的有關具體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水泥生產企業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的編制。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2894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
GB 9774 水泥包裝袋
GB/T 11651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
GB 12801 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
GB/T 16911 水泥生產防塵技術規程
GB 18871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
GB/T 50087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
GB 50187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
GB 50295水泥工廠設計規范
GB 50577水泥工廠職業安全衛生設計規范
GB 50736民用建筑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Z1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GBZ2.1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l部分:化學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⒉部分:物理因素
GBZ158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
GBZ/T194工作場所防止職業中毒衛生工程防護措施規范
GBZ/T 223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
HJ434水泥工業除塵工程技術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水泥生產企業cement production enterprise
以石灰石等礦產資源為主要原料,經過一定的生產工藝生產水泥的企業。
3.2
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facility design for control occupational hazard
產生或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在初步設計(含基礎設計)階段對該項目生產過程中產生或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采取的各種防護措施及其預期效果編制專項報告。
4設計依據及設計內容
4.1設計依據
4.1.1法律.法規
現行的職業病防治有關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文件。
4.1.2規范﹑標準
職業病防治和防護設施設計有關的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
4.1.3基礎依據
建設項目核準,備案等立項文件,可行性研究報告,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初步設計方案等。
4.1.4其他依據
建設項目有關的支持性技術文件及與設計工作有關的其他資料。
4.2設計范圍及內容
4.2.1 設計范圍
包括水泥生產企業建設項目產生或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各主要生產設施及輔助設施的防護設施設計。
4.2.2設計內容
依據GB 12801,GB 50577和GBZ1確定生產過程相關職業衛生內容,包括:項目工程設計范圍內控制(包括自動化控制)或減輕職業病危害所采取的防塵、防毒、防噪,減振、防高溫﹑防低溫,防非電離輻射與電離輻射等防護設施的類型,防護設備的選型、設置場所、相關技術參數,項目總體布局、廠房及設備布局﹑建筑結構﹑配套的輔助衛生設施、應急救援設施等設計方案,職業病防護設施投資預算和職業病防護的預期效果。
5工程分析
5.1建設項目概況
簡單介紹建設項目概況,包括建設項目名稱、性質,規模,建設單位、建設地點、自然環境概況﹑生產制度﹑崗位設置、項目組成及主要工程內容、建筑施工工藝、職業衛生“三同時"執行情況等。
5.2原輔材料、產品情況
包括:原料﹑輔料、中間產品﹑副產品、產品、添加劑/催化劑,廢棄物等名稱﹑成分、物態、來源、去向、用量,產量及包裝,儲存方式,儲存地點,儲存量等;原輔料、中間產品的轉運方式;對氨.鹽酸等危險化學品,應明確其裝卸﹑儲存方式以及加料方式。
5.3總平面布置及豎向布置
5.3.1應給出廠區地形、進出廠物料運輸方向和運輸方式、工程地質、電源進線方向等。
5.3.2應描述全廠所有建筑物﹑構筑物﹑鐵路、道路以及地上和地下工程管線的平面和豎向的相互位置,并附總平面布置圖和豎向布置圖。
5.4生產工藝流程和設備布局
5.4.1 生產工藝流程
主要包括工藝技術及其來源、生產裝置和輔助裝置的主要工藝過程、生產工藝的化學原理和主要化學反應,以及生產工藝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密閉程度、操作方式等的描述,應重點描述產生或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藝環節。
5.4.2生產設備布局
主要生產設備的布局情況。應突出產生或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名稱.數量及其分布,以及生產設備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密閉程度﹑操作方式等。
5.5建筑衛生學
主要內容包括廠房內各建筑物的間距與朝向,建筑采光.照明,采暖、通風與空調等。
6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及危害程度預測
6.1參考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的相應內容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及危害程度預測,重點是發生了變化的部分。
6.2應采用文字敘述和列表的方式說明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化學和物理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來源、特點及分布等,明確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藝環節。職業病危害因素來源參見附錄A。
6.3分析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接觸人數﹑接觸方式.接觸時間,接觸頻度等;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應單獨分析和明確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原因、作業崗位及影響范圍。
6.4根據類比檢測結果,原輔材料使用量或物料平衡關系等,推算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預期濃度或強度。
6.5分析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可能導致的職業病,根據可能的接觸水平,分析潛在危害性和發生職業病的危險程度。
7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
依據GB 50187和GB 50295中的總平面設計與豎向設計。檢查職業病防護設施的設計是否違反了職業衛生的相關標準要求,對違反要求的原設計做出相應的修正。
全文下載:水泥生產企業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編制細則 AQ/T 4278-2016